前7月基金公司自购超27亿 彰显对市场信心

来源:中国基金报时间:2021-08-02 11:46:36

市场跌宕起伏,基金公司以更高的自购热情,用真金白银为自家基金背书。

统计显示,今年前7月,基金公司自购规模超过27亿元,同比上升逾两成。基金公司自购主要瞄准权益类基金,占比近七成。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通过自购彰显对市场的信心,向投资者传递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与他们利益一致的积极信息。而自购的基金大多是在其成立时申购,不少基金公司将“自购”作为营销卖点。

基金公司自购逾27亿元

权益类占七成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年内共有68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合计201次,申购基金数309只(份额分开统计),净申购金额达到27.15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22.5亿元增加20.67%。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基金公司自购以债券基金为主,3年自购的债基规模分别为17.68亿元、14.49亿元、18.94亿元,占当年基金自购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4.1%、50.54%、45.49%。

而今年,基金自购的目标主要是权益类基金。据统计,年内基金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合计6.5亿元,自购混合型基金12.49亿元,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合计达18.99亿元,占比69.94%;年内自购债券基金7.95亿元,占比约30%。

从单家基金公司自购规模来看,有6家基金公司自购超过1亿元,13家自购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自购金额最大的是建信基金,达到2.8亿元。今年6月28日和7月9日,建信基金分别斥资2.7亿、0.1亿元自购旗下建信裕丰利率债三个月定开债A、建信普泽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基金。

自购规模排名第二的是天弘信基金,年内共用自有资金2.4亿元申购旗下基金。同时,天弘基金也是年内申购次数最多的基金公司,共申购34次。

此外,南方、国泰、工银瑞信、富国等4家公司自购金额都超过了1亿元。

27只自购基金

年内收益超10%

从基金公司自购基金的业绩看,多数产品年内收益为正,其中27只的业绩涨幅超过了10%。

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大多是在成立时申购,这些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相当于基金公司自购的收益率。具体来看,有6只自购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40%。其中,长江新能源产业业绩涨幅达到52.46%,该基金于4月9日获得1000万元自购。3月26日,处于发行期的恒越优势精选获得1000万元自购,截至7月末,该基金净值涨幅为48.13%。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天弘中证新能源汽车、东财中证有色金属指数增强等布局年内高景气度赛道的指数产品也取得较好收益。

此外,天弘中证光伏产业、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华夏科创板50ETF联接等8只自购产品收益率都在20%以上。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公司自购产品收益不佳。例如广发瑞轩三个月定开、财通智选消费等,这些基金多在年初成立,且涉及的领域板块多在基金成立前后位于高点,导致基金收益率较低。

对于基金公司自购的初衷,深圳一位公募产品部负责人表示,自购一方面可以彰显对市场的信心,向投资者传递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看好后市且自家产品能赚钱的信号;另一方面,行业内很多基金公司已经建立了长效的自购机制,基金公司选择知根知底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

“今年市场经历多次大幅回调,基金发行市场也坐上过山车。面对发行市场的冷热不均,一些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便投入自有资金,帮助自家产品顺利发行成立。”上述产品部负责人补充道,“据我所知,最近常有基金公司在内部微信群中表示新基金发行不畅,号召同事自掏腰包‘帮衬’。在市场低迷时,自购往往会为基金宣传增添亮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并不一定都是符合投资者风险偏好、投资条件的基金,在选择自购基金时,还是应关注市场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切忌盲目跟风。(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资本市场中的做空是什么含义?是做多的反向操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