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股东大会:盈利增长压力巨大 但须按规律办事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时间:2020-06-24 09:11:11

6月23日上午,招商银行2019年股东大会在深圳市福田区招商银行总部举行,董事长李建红、行长田惠宇、监事长刘元等核心管理层全部到场,并和投资者们进行了问答交流。

据工作人员统计,本次出席的股东共计88人,少于过去几年的参会人数,但投资者对招行的热情和期待并没有减少。在会后交流环节中,投资者关于招行的金融科技投入金额逐年增加、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低估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管理层表示,今年盈利增长有巨大压力,有些压力是趋势的“提前变现”,比较来看,招行依然处于较好的成长状态之中。管理层对招行当前10%的年营收增速表示满意,同时也确定继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达到百亿,超过去年的水平。

以下是投资者交流实录:

“我们称呼自己是农民”

今年盈利增长压力巨大

投资者:目前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估值相对悲观,平均PB在1倍以下,目前也有很多负面因素,例如国际政治的变动、疫情的冲击、不断推动的直接融资比例等。银行未来的发展路径大概是怎样的?

招商银行:我们称呼自己是农民,农民要做的事是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24节气,芒种该干什么、夏至该干什么、冬至该干什么,都有明确的安排,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事。

商业银行也一样,要按照规律做事,不要乱来。中国经济整体上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所谓高质量增长,说白一点就是中低速增长,这个转折期正好让我们赶上了。但是尽管如此,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中国的机会还是最好。就像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说的,为什么看好中国?因为看全球其他主要国家,例如日本、欧洲、美国,都是接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做银行的最怕的就是负利率,所以中国的银行业,从招商银行来说,我认为并不是很难做。

至于未来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四五年前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讲过,如果用传统眼光看银行业的挑战,一共有4个:第一个挑战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第二个是利率从高利率环境变成一个中低利率环境。这对银行来说很重要,我们的息差大幅减小了。第三个是脱媒。过去我们常说金融脱媒,现在支付也脱媒了,目前中国的间接融资占比是80%。现在越来越转向直接融资也就是股票融资了,银行出现资产荒就是支付脱媒的变现。第四个是互联网。

但是换一个角度,四大挑战也是四大机会或者说是四大动力,促进银行转型的动力。招商银行怎么转型的?是从零售业务十年磨一剑开始,然后过渡到“一体两翼”,这两个方向本质上就是为了摆脱规模对业绩的影响。

我们不依靠频繁地在市场上发普通股来补充资本金、来支撑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长。大家经常会说,现在利率下降了,银行可以以量补价,多放点贷款。但说实话,多放贷款短期内看不出什么风险,但长远来看不符合经济银行的发展方向,因为经济银行第一条要素就是轻资产、轻资本。有了轻资产才有竞争,不需要通过频繁地补充资本金来支撑资产规模的扩大。

第二点要摆脱对利差的依赖。怎么摆脱对利差的依赖?就是收入结构里面,不主要靠贷款利息来支撑,当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占比越来越低。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分析类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

如果你持续地看我们过去1年做的事情,以及我们为未来做的准备可以看出,我们在做的就是围绕着四大挑战,摆脱两个依赖,持续地推进转型,把四大挑战转化成我们的四大机遇。

疫情只是加剧了这四大挑战,并没有改变趋势。比如之前大家关心的央行货币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给实体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政策,就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只不过疫情没来的时候,下行的速度慢一点;疫情来了,下行的速度快一点。海外的很多发达经济体利率都在零或负值水平,中国早晚会面对这一天——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既然知道那一天迟早会到来,我们为什么不提早一点做工作呢?何况招行有很好的基础。

投资者:公司去年在投资方面增加了非常多的非标,我想问非标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

招商银行: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在投资类科目中计提的拨备,增提了大概50多亿,总共达到大概93亿元,我们为什么这么处理呢?因为我们招行非标科目累计的资产余额大概是3000多亿,表内贷款达到了百分之五点几,但我们自营非标投资年初只有40多亿,拨备的覆盖率比较低,所以我们去年增提了50多亿,即使增提了50多亿,总共90多亿的规模与3000多亿的非标投资的余额相比,仍然还是偏低的。当然,对这3000多亿也要进行分析,其中有约2000亿是票据资产,但这里面有1400多亿在信贷领域,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信贷类资产来进行管理。因为疫情影响,经济下行风险可能会上升,所以及时提出补充拨备。

今年整体来说,受疫情的冲击,行业整体的风险状况呈现上升的趋势。一季度末我们披露季报的时候,比较详细地披露了风险变化的趋势,这里面反映非常直接的是我们的零售信贷业务,而在零售信贷业务中比较突出的又是信用卡消费贷款。因为2月份疫情冲击,大家都闭门不出,对于用卡还款带来巨大的困扰。我们的催收能力也大幅下降,因为我们信用卡催收中心在武汉,催收能力大幅下降,信用卡风险上升得非常明显。二季度开始复工复产,整体来看风险出现了稳定,但是(风险)趋势还是有上升的压力。上升比较明显的还是在零售信贷和信用卡这一块,对公贷款整体上还是保持稳定。但是对公贷款的风险暴露也值得注意,特别是受到疫情冲击非常明显的行业,比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商业运输、文化娱乐等这一板块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

还要关注的一点是,小微贷款展期政策原本是到今年6月底,后来变更为到明年3月31日,这个政策对银行风险管理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要求。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在进行排查分析,关注这类资产变化可能对招商银行风险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是我们还要根据变化做分析,现在不能详细说明,半年报时可能进行披露。

总体看,资产质量基本稳定。目前看基本稳住了疫情期间不良迅速上升的趋势,但是风险的隐患、滞后性及风险上升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对此,我们不敢掉以轻心。

投资者:有政策说今年银行业将让利1.5万亿给实体经济,这对我们的影响会是怎么样的?

招商银行:投资者都非常关注这对银行业下一步盈利的影响,盈利的影响也决定了银行业估值的变化。我们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也认识到银行业和实体经济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所以,今年疫情暴发之后,整个银行业也都在支撑,政策导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债券投资力度等等。从银行业来讲,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很重要的变化,在这种政策引导下,银行的利润问题确实受到关注。

今年银行的利润压力确实非常大,一是在这种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引导的下,流动性相对过剩,整体资产端的利率今年大幅下跌,必然导致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而从负债端看,今年还是保持比较刚性,因为银行之间的竞争,造成存款压力,尤其是高成本主动负债存款的增长,占比还是比较高。这是政策导向对银行利润带来的巨大压力。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刚才分析的资产质量,银行风险发生拨备计提增加,又给银行利润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整体判断,今年银行业利润的增长会变成巨大的压力。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的利润还保持正增长,而很多实体企业的利润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亏损。这样的情况下,舆论对银行的压力非常大。所以,一方面,银行自身的经营面临利差收窄、风险上升、利润承压,另一方面又有来自外部实体企业舆论带来的压力。银行的利润增长在二季度,半年报、三季报,直至年底,都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

就招商银行来讲,今年以来,尽管我们坚持战略定位,做好风险管理,坚持持续的稳健经营,但我们也测算了一下(利润受损情况)。比如,今年以来小微贷款的利率收益的变化,小微贷款今年贷款的定价,要比去年平均水平下降了50多厘,而我们大概有4000多亿的规模,简单计算,我们在这里面让利有20多亿。而且因为政策引导,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竞争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采取降价的方式。因此整体来说,贷款利率定价都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所以,有些是被动,有些是主动让利措施,整体看今年盈利增长都受到压力。

保持每年10%左右的营收增速

我们认为还是非常理想的

投资者:刚才提到了新型银行,但我也看到规模指标还是10%,那么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会不会考虑稍微收缩一点?

招商银行: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对于规模来说,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其实就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有没有内生增长的能力。在不断盈利的同时,并保持30%左右的分红,还有没有进行内生增长的能力。这是新型银行的标准,否则大家都落于“讲故事”的套路,比如靠规模扩张带动盈利增长,在资本市场不断圈钱,等等。规模不是说15%就一定高,10%就一定低,不要拿绝对数来衡量。

投资者:我看到,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在零售方向和招行有一些竞争,那么,招行在提高营收增速方面是否还有什么策略?

招商银行:在公司业务的营收增长方面,我们觉得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来自于国民经济这些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银行内生能力的一些提升,如我们在公司体系化的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在业务模式方面,我们会更加专业化,比如过去我们把公司客户都一样看待,现在更多的是对他们所在的行业、需求的特点会做进一步细分。在金融科技赋能方面,公司业务服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因此,在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的成长的机会。

其实,我们是这么看待增速的,就是要基于存量的规模。比如我们的净利润达到8百亿以后,我们的增长速度如果还能保持在每年20%~30%的区间,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只有1百亿,增长速度达到30%~40%可能更合适。目前营收方面,我们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速,我认为是非常理想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招商银行在零售端的优势。我们的资产管理和零售已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和支持的倍增效应,同时在开放融合方面,也把合作伙伴的场景引到我们的两大APP上,而我们的核心能力也会和外部一些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投资者:招行最有吸引力的一点便是高资产收益率。那么,在国际上开始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候,招行还能保证15%的收益率吗?

招商银行:我可以尝试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经济维持中速增长应该还有很长一个阶段,而我们的转型方兴未艾,现在看到的满是机会。这就是说,我们的营收或者净利润增长才刚刚开始。

现在外部环境不好,银行作为百业之母很难独善其身,任何一个行业的变化都会反映到银行,但是我们在尽可能通过结构合理的安排使银行渡过这段时期。我也不会花过多精力琢磨这样的事儿,我就在想着怎样把每一件眼前的事情做好。

投资者:客户联动怎么做的?

招商银行:比如我们的金融科技支持零售业务的发展,我们还有一个融合性项目团队,叫B2B2C,也就是我们招商银行坚持多年的为员工代发工资的服务,我们积累了很多客户。同时也从代发薪服务,延伸到为企业报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报销等很多方面。这是我们为企业赋能、为员工赋能的一个体现。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利润增速非常快,占比也非常高。这就形成了公司零售、金融、资产管理三者的“飞轮效应”。今年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利润增长是逆势而上的,形势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今年实行开放融合以后,我们继续为员工赋能,使我们员工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客户也认可我们的服务,把更多资金放在招行。在中高端客户方面,今年实现了一个增长。

在公司联动、公司融合方面,这是招行的内部文化,也是招行很好的内部协同机制,因为我们为公司服务,但公司会考虑他们员工的便利程度、财务管理需求等,这些也需要银行的服务。而且招商银行“一体两翼”是一个层级,服务企业员工,本身也是服务企业的一部分。

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要破百亿

这是为了适应金融科技的未来

投资者:想请问一个关于费用的问题,最近几年招行加大了金融科技的投入,这会不会带来营业成本的问题?我们作为投资者,是否可以有更多的披露口径?

招商银行:这两年,招行提出金融科技战略后,加大了成本的投入,这其中除了常规的费用外,还包括科研人员的成本支出。2019年招行的科技投入超过了93个亿,这在中国银行业中是最大的投入了。我们甚至为了实施金融科技战略,把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写到了公司章程里,这在国内银行中是惟一一家。

今年将继续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但这里面有些账好算,但有些账短期内算不出来。所谓战略性投入,就是当年投入,当年不一定会有产出,但未来一定会有产出。比如我们的催收机器人,一个催收机器人的成本是人工的1/10,但产能是人工的9倍,这个投入和产出短时间内就并不好计算。

另外,例如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也不好计算,我们用机器替代简单的外包,目前还在大量的铺设过程中。另外,还包括天秤系统、风控、反欺诈等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资损率降低了多少,这些可以间接的算出来。

但是大量的科技投入,比如“上云”,这种投入大家是看不出来的。我们计划今年所有应用上云率达到50%,明年达到60%,后面达到100%,也即完成了所有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的建设。

包括全行员工对数字化的感觉,这都是无法计算的。招商银行前几年发力零售业务的时候,全行员工对零售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值多少钱能算出来吗?这种全行员工对金融科技的感觉,说起来很虚无,但在未来某一天一定会体现出优势。

具体到成本收入比,我们不单纯看这个数值,而是要看利润增速、营收增速、资本的内生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把它们统一在一起来看。直白一点说,就是如果以(?)盈利情况好,我们就多投入一点。这里我要讲一下,很多人对银行的盈利方式有一些微词,但因为银行的定位导致了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盈利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是必须存在的,否则我们不就又回到了同质化竞争的时代了吗?银行估值都是0.6倍(市净率),那中国银行的发展就会很困难。

但我们想为未来多做一些投入,多练内功是有必要的,包括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等。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们管理层自有分寸,盈利状况好的时候,我们就多投入一点,盈利状况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少投入一点。

按照我们的计划,今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一定会超过100亿元,超过去年的93亿元。未来三年,我们在科技方面要花的钱很多。比如上云,这是一个全行性的巨大的系统工程;还有数字中台的建设,我们一直希望发展大数据,但如果没有数字中台,大数据就是空中楼阁。现在没有一家银行能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因为做数据中台是要投钱的。想要从IBM400或9000的系统迁移到286系统上,那要部署大量286的机器,一台十几万元,一买就是几千台上万台,这些都是风险。

所以你刚才问我,能不能把这些具体的细项都披露?我个人认为招行的信息披露在所有银行中是最充分的,如果要再做更细致的披露,例如买一只铅笔、买一台电脑都要披露,我不知道同行业内有没有这样的惯例。另外,从股东来说,要不要审查的那么细致?因为对于公司的治理,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董事会对管理层授权,那么在授权范围内,管理层应该要承担起责任。

投资者:招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很多项目投入,能不能举几个实际的例子,比如应用场景方面的应用,金融科技到底是怎么改善银行的业务,改善客户的体验,创造更大价值的?

招商银行:案例太多了,比如机器人的成本可能是自然人成本的1/10,另外机器人自动化运营和处理简单的投资业务,都可以结合起来。比如,在大数据方面,我们有了大数据技术以后,使得我们能够对海量客户进行细分,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当然,画像太精准了也会有问题,里面涉及到客户隐私这个度的把握。再比如,银行不管做对公业务,还是个人业务,都要进行“KYC尽职调查”,以前对公业务进行KYC,主要是上门进行尽职调查,那对个人怎么进行尽职调查呢?以前我们的客户经理不可能对所有人进行KYC,数据量太大,但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就可以帮助客户经理来做这件事。这些事情客户都看不见,但是实实在在帮助到了客户。

接下来讲一个金融科技在我们客户服务里非常经典的案例,出国的朋友都说招行的信用卡好用,那么好用在哪?第一是简洁,一刷就能刷出来。第二是控制风险。但这两者在我们内部后台的设计上实际上是矛盾的。要控制风险,有时候就会牺牲简洁;过于简洁和便利,就会使得风险控制力有限。我们有了天秤系统之后,客户在刷卡的一瞬间,在20毫秒之内就会作出反应,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实际上后面有大量的科技在支撑,说起来比较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太好做。需要很强的科技能力,很强大的数据才能做。

投资者:招行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不断进行试错,哪些错误是被认识到了的?

招商银行:我们在金融科技探索方面,确实在不断试错,这个必须承认,我在招行2019年年报中也提到过,“在数字化时代的浩瀚星空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这其实就说明我们数字化过程中,不说百折不“悔”吧。有的是一折就“悔”,点到为止。所以,在场景方面,我们后来就聚焦到4+1,聚焦到金融主业,增强和客户之间的连接。其次是提高“外环转中环”的转化效率。这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得出来的经验、教训或者价值。得到教训本身就是我们探索的成果,因为我们知道此路不通。知道此路不通也是收获,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什么都懂。

另外,把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打磨到极致,这是我们的目标。当然,极致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我们的目标是让客户得到最好的体验,比如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贷款、买基金、支付等等,最后这些产品还能给客户带来综合服务。要达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做零售,我们需要重视客户的每个体验,把细节做好。

投资者:5G马上就要普及了,招行有没有这方面技术的运用计划?

招商银行:目前来看5G的发展可能仅是交通方式、传播方式的一种改变,但是我们并不这么认为。5G会催生很多新的行业,正如同4G催生了很多的应用一样。

我们也在做一些积极的准备,比如我们和移动的合作,测试了他们基于5G短信息带来的交互方式的变革,其他的方式我们一直也在跟踪。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低硫燃料油期货在我国上市 成第五个对外开放期货品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