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发布以来,其清晰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全面限制其规模、规范通道和代销业务的要求,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走势应声掉头向下,同时激发了银行间“标准”债券产品的需求上升。更重要的是,监管趋严加之当前我国经济温和复苏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或将促使银行加快转型步伐。
银监会8号文发布,给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制定了一个非常明确清晰的框架,监督各大银行规范对于理财产品的正常操作。据悉,文件发布之后,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得到积极的落实。
此番整肃,监管层将所有的融资性理财纳入了一个新的监管体系:即标准化债权和非标准化债权。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这些曾经被用来逃避银行资产负债表监管的工具,都被纳入了非标债权的项下而严加监管。从前,这些资产池的项目常常要借助信托、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通道角色”包装、配合。但新规的执行,几乎使所有的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的通道业务都受限。
这个监管路径非常明确,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必须符合当下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指引的方向,其他任何偏离这一方向要求的所谓创新都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且,还要受到严格监管。尽管8号文发布后,商业银行纷纷按照该文件的规定加紧解决超标的非标债权资产问题,比如压缩非标债权资产规模,再比如通过购买标准化债权资产,做大理财规模等,由此催发了近期的债市上涨行情。但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治标不治本。
首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终都要走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在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阶段中,需要不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四川雅安突发7级地震之后,随着政府对灾区支援救助的全面、有序展开,各大银行以及四川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应集中信贷资金积极支持震区的灾后重建以及灾区上市公司和小微企业恢复元气。
其次,商业银行应强化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再次,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启动器”。银行若能强化经济资本刚性约束,引导各行转变发展方式,就能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而强化经济资本刚性约束,基础性配置就不能“一刀切”,非得按资产规模和贷款经济资本系数优劣区别对待不可,由此发挥效益性配置对结构优化和价值创造的调节引导作用,优化存量结构,主动发展低消耗高回报业务,兼顾风险和收益平衡。